火車站汽車司機“老張”的最后一個春運
1980年參加工作的張細毛,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春運。
時間如白駒過隙,一晃43年過去了,2023年春運也成為他工作生涯中的最后一個春運。
43年里,在南昌火車站里,他切身感受了鐵路的飛速發(fā)展,也親眼見證了車站的完美蛻變,每一年的春運,他是參與者,也是成就者。
火車站里隱形的“貪食蛇”
剛參加工作時,張細毛是南昌火車站行包車間的一名裝卸工,那時貨物多,工作任務重,苦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干,沒多久,他就被推選為班長。
2年后,他成為一名牽引車司機,在火車站里開起了汽車,手中的方向盤一握就是41年,成了車站里名副其實的“老司機”。
牽引車司機算是車站里的“隱形”工種,他們默默工作在春運的幕后,確保貨物準時送達。開牽引車,看似輕松,實則不然。
張細毛剛開牽引車時,車子行駛的線路要經過與鐵路線路相交的平過道,安全風險大,效率低。
1997年南昌火車站第三代站房建成后,各站臺設置了行包專用地道,但當時基本都是低站臺,站臺面窄,站臺上有旅客和列車,只要車子開上站臺,就不能出半點差錯;地下500多米的“U”形地道,4輛裝滿貨物的斗車接近8噸重,地道內坡陡彎多,牽引車拖著斗車行駛在地道內,像極了一條“貪吃蛇”,加之地下照明有限,在這樣的條件下行駛,非常考驗司機的功力。2017年,車站再次升級改造,全部成了高站臺,整個站臺面更寬敞了,作業(yè)更加安全了。
41年里,張細毛從未發(fā)生過責任駕駛事故,當身邊的同事向他取經時,他說:“安全秘籍就是個慢字”。
行李包裹的變化折射出時代變遷
張細毛剛參加工作時,行包運輸,主要以旅客的行李包裹為主,種類繁多,大小不一,輕重各異。
改革開放后,隨著經濟的飛速發(fā)展,物流市場也日趨成熟,鐵路行包運輸中,旅客個人托運的行李包裹數(shù)量呈下降趨勢,與鐵路合作開展物流運輸?shù)钠髽I(yè)貨物呈大幅增長趨勢,包裝統(tǒng)一、尺寸規(guī)范、重量相近的規(guī)范化、規(guī)模化運輸,既保證了貨物裝載的效率、又確保了貨倉容積的有效利用。
“經濟發(fā)展了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,我們運送的貨物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了,春節(jié)期間,眼下最’跑火’的就是贛南臍橙和醬鴨。”張細毛看著一節(jié)節(jié)裝滿貨物的斗車,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。
“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”
張細毛不光是一名“老司機”,也是一名老黨員,在日常工作中,他不僅關鍵時刻豁得出,平時也能看得出。
每年春運,車站都會增加旅客列車,需要裝卸的貨物也隨之增多,有時一趟列車最多要裝卸500余件貨物,多年的工作經驗使得他對列車固定編組的長度了然于心,總是能精準找到站臺上的停靠位置。
近年來,車站實施“一日一圖”,動態(tài)開行旅客列車,列車編組的順序再也不像早年間的固定不變,而會根據客流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行李車的位置也不再固定。
為了節(jié)約裝卸車時間,確保列車準點開出,值班過程中,張細毛會主動與行李員聯(lián)系,掌握貨物的數(shù)量和計劃,然后根據實際情況,合理安排時間,貨物多,距離站臺遠,他就提前將貨物送至站臺,為人工裝卸作業(yè)做足充分的準備,以免因貨物裝卸耽誤列車出發(fā)時間。
和他一起搭班30余年的同事常夸贊他做事穩(wěn),他卻笑著回復:“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。”(秦海峰、萬昆)
(責編:羅娜、帥筠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